血谷線濫車
漫波魚、古哥、頑皮豹/麗山報導
第三座纜車將座落於臺中市?近來,臺中市政府著手興建連結溫泉之鄉「谷關」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雪谷纜車」,從四面八方竄出各種言論。
民眾開心,環團憂心。當地居民期盼纜車的興建將為他們帶來錢潮,但此舉將破壞臺灣特有種「臺灣黑熊」的棲息環境。在自然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衝突下,政府又該如何取捨,還是這座高空纜車將成為『血骨陷濫車』呢?
據了解,雪谷纜車行經「谷關七雄」中的波津加山,山勢陡峭、地質鬆散,但市府規劃的纜車站卻加蓋在波津加山頂上。對此,觀旅局表示,依據國外相關研究指出,纜車系統所帶來空氣污染及噪音極低,對環境衝擊較小,屬極為友善之替代運具,而考慮到雪谷纜車範圍內有台灣黑熊等保育類動物,將採用最新複線自動循環式系統規劃,所以沿線僅需設置11支塔柱。
觀旅局強調,本開發案除了依環評法相關規定召集環評委員外,也會額外遴聘具有生態專業背景環評委員,市府將全程以最嚴格的標準確實要求廠商落實環境影響評估書裡面所承諾的事項,而如果環評計畫不通過,也會依森林法相關規定將解除之保安林再行編入,不違反原保安林設置目的。
為了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臺中市政府有對三個路線進行評估,其中谷關到雪谷線是三個路廊中最陡峭的一個,最大平均高差達21.8%,且位於最多敏感地質之路線,故此處施工最為困難且顛簸,可能需利用施工索道或直昇機其他工具輔助施工,工程技術及成本較高,初步檢視尚未有技術無法克服的問題。場站地鄰近及經過之順向坡、崩塌地較多,目前規劃路廊已盡可能避開,此外本路廊沿線並不會經過土石流潛勢溪流及其影響範圍,亦不經過任何活動斷層。惟由於周邊大規模崩塌範圍較廣,未來支柱之細部設計務需先經詳細的地質調查與鑽探,並更為謹慎進行各項施工行為。纜車系統起點站為谷關站,海拔高程約為969 公尺,目前規劃路廊往東北偏北方向至波津加山山頂區的平坦空地設置中間站,場站區域海拔高程約為1,273 公尺,此區段平均高程差變化為11.0 %;再往西北偏北至大雪山設置終點站,稱為大雪山站,場站區域海拔高程約為1,979 公尺,此區段平均高程差變化為21.8 %。全線共設置3 處場站,路線水平全長為5,992公尺,整體高程差則為1,010 公尺。由於全線距離長,建議可區分為兩個區段,且因山區地質敏感,應以減少支柱設置數量為優先考量,因此本路廊建議以研選幾處地質較佳區域設置較穩固之塔式支柱,並優先考量採對駛式系統。而在施工方式部分,由於高山地區不宜開闢施工道路,本路廊建議以施工索道方式進行施工,細部設計前並應詳細進行測量及地質調查與鑽探工作,並事先規劃物料運送及預安裝之規劃、人員到達施工地點之方式等,必要時亦可考量直昇機施工的可能性並預先規劃,雖為技術難度較高且施工較不易的路廊,惟此本為纜車的特性,初步評估尚不致有技術無法克服之處。
雖然政府有提供強力的資料說詞,但嚴看之下還是讓民眾很不放心。說什麼:「此處施工最為困難且顛簸,可能需利用施工索道或直昇機其他工具輔助施工,工程技術及成本較高,初步檢視尚未有技術無法克服的問題。」初步檢視??誰檢視??我們民眾知道嗎??詳細過程內容能不能公開透明化??再來,又說:「未來支柱之細部設計務需先經詳細的地質調查與鑽探,並更為謹慎進行各項施工行為。」又說到了經詳細的調查,多詳細??講清楚!!尤其是後面那一句更扯:「更為謹慎進行各項施工行為。」多謹慎,保證不傷害環境,在其施工過程對我們外行人而言,你破壞了什麼,我哪知道,你說你謹慎,到底謹不謹慎,我們在沒有弄懂前你不可輕易下定論。還有,「應詳細進行測量及地質調查與鑽探工作」,又再次提到詳細了,每次政府只會在那片面說詞,說什麼我們應該........,應該什麼,做出來讓我們瞧瞧,沒有人民的目睹,你搞了什麼花招,我怎知道??
「觀旅局表示,依據國外相關研究指出,纜車系統所帶來空氣污染及噪音極低,對環境衝擊較小,屬極為友善之替代運具,而考慮到雪谷纜車範圍內有台灣黑熊等保育類動物,將採用最新複線自動循環式系統規劃,所以沿線僅需設置11支塔柱。」上述這段話,觀光局是依據國外、國外、國外的資料進行檢視,我們一定要依來別人的資料嗎?除了參考別人的資料外,還拿來引用,那自己的資料勒??預估造成的空氣汙染及噪音極小,他是怎麼評估的,請說明。後面強調為了降低環境影響衝擊,僅架設十一根塔柱,是想,若減少塔柱多寡,但要維持其穩定性的話,要怎麼做勒??就在僅剩下來的地點多多支撐嘛!!回歸正題,政府一昧強調僅架十一個地點,但問題不是這個,而是你那地點架在哪??哪裡才是重點,不是嗎??在民眾都還未全面了解之下,冒然提出想法似乎算言之過早,你要保護僅剩少許的熊,還是多一個看到破壞大自然的地方呢??